Online Access
http://140.128.103.12/handle/310901/7795Abstract
[[abstract]]本論文的研究,分上下兩編。上編著重於南朝佛經翻譯的概況,以及文人 涉入佛理的因緣。這部分的論述依據兩項原則:一是掌握譯經事業的重心 問題,並且以重要譯經師為綱;二是時代先後為次序,綜合前人的研究成 果,以佛教史的角度,來探討文人和佛教以及僧侶的情況。 第二章, 「南朝文人以及君王與佛教的結緣」。 此章主要是敘述南朝的佛教興 盛,主要歸於南朝君王不遺餘力地倡佛教,由於這重因素,社會自然也會 形成崇佛的風氣,這是南朝佛教隆盛的契機。由於佛教的興盛,文人亦普 遍地接受佛法的熏陶。這一時期,文人在研習佛教教義的同時,亦禮佛、 講經,並參與佛教的實踐躬行,如是,表現宗教生活及宣說佛理的詩作自 然也會增加。 第三章,「兩晉至南朝佛經翻譯概況」。 這一部份 是以時代先後為骨幹,交織以重要經師,提綱挈領點明重要譯經師的特色 及成就,並勾勒出各時代的譯經風貌,藉以呈現兩晉南朝佛典翻譯的概況 。 第四章,「佛經弘傳與聲律說」。 聲律說的提出,對於中國的 韻文,有相當大的影響,尤其對近體格律詩影響更深。更細究之,聲律說 的產生,與佛教「梵唄」和「轉讀」,有著密切的關係,此章側重於探討 佛教傳入對聲律說的影響。 下編的部份共分三章來敘述。 第五章 ,「南朝詩歌中所見佛典用語」。 主要是由丁福保編纂《全漢三國晉 南北朝詩》,逯欽立輯校《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》,以及唐朝道宣編《廣 弘明集》中,選錄出與佛理相關的作品,分成二大類。 一、僧侶作品 :(一)純綷闡述佛理。 (二)詠物、詠山水,兼述 佛理者。 二、文人作品:(一)主題純綷闡述佛理。 (二)主題與佛寺、僧人有關,兼論佛理者。 把這二大項原則訂出之 後,再把相關的作品歸入,並且整理成四個附錄,如是就可以清楚地掌握 南朝詩歌和佛教的關係。這是第五章探討的重心。 第六章,「漢魏偈 頌與南朝的關係」。 此章是以明治三十八年藏經院校訂訓點本的《大 藏經》為主,就其中南朝所翻譯佛經的偈頌內容,作概略的歸納,分成說 理、告誡、敘事、讚嘆,四部份來說明。並且就佛經偈頌與南朝詩之中的 修辭技巧與詩歌用語等,作簡單的比較,藉此可以進一步認識佛教詩歌的 關係。 第七章,「結論」。 藉由上、下編的論述,我們可以知道 ,南朝時期,君王不遺餘力提倡佛教,而且佛經翻譯事業也漸漸趨於完備 ,再加上文人和僧侶往來也相當密切,種種的因素配合之中,表現於詩歌 創作的領域,自然會運用佛典與佛經的道理,這無疑是為中國文學注入一 股新的生命力,不但豐富了詩歌的用語,也拓展詩歌的表現手法,思想內 容上也增添許多題材。 研究佛教與中國文學的關係,可以加深我們對 中國文化以及歷史發展的瞭解,也可以對歷來中國文學史闕而不論的部分 ,有所補充,這也是本論文對學術上的些許貢獻。Date
1996Type
碩士Identifier
oai:localhost:310901/7795http://140.128.103.12/handle/310901/77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