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m ni-chüeh-t'i-cheng to the New Interpretation of li-i-fen-shu: An Enquiry into the Inner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Neo-Confucian Philosophy
Contributor(s)
[[advisor]]劉述先<br>何信全Keywords
ni-chüeh-t'i-chengli-i-fen-shu
理一分殊
內聖外王
nei-shen wai-wang
the wide-ranging creation of values
廣義道德實踐
同於/通於理一
逆覺體證
identical to/accordant to li-i
Full record
Show full item recordOnline Access
http://nccuir.lib.nccu.edu.tw/handle/140.119/33492Abstract
[[tableofcontents]]序 言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Ⅰ 導 論 現代新儒學之內在發展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 第一節 問題緣起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 第二節 「逆覺體證」釋義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4 第三節 「理一分殊」新釋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9 第四節 內在發展析論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5 第一部分 現代新儒學之日用常行化 第一章 「道德的形上學」到「理一分殊新釋」…………………24 第一節 牟宗三論「道德的形上學」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24 第二節 「道德的形上學」相關問題析論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25 第三節 「道德的形上學」兩種理論走向: 「本體宇宙論的創生」與「實現物自身的創生」‥‥‥‥‥‥‥31 第四節 「理一分殊新釋」:「同於」到「通於」無限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36 第二章 道德實踐之定位:「理一」到「分殊」…………………44 第一節 「良知的傲慢」問題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44 第二節 牟宗三對道德實踐之定位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52 第三節 從「理一」到「分殊」:道德實踐之重新定位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55 第三章 儒學本質之界定:「聖賢功夫」到「基本操守」………60 第一節 儒學本質與新儒學之普遍性與特殊性問題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60 第二節 「知」與「行」分離問題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65 第三節 儒家不同面向之分析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67 第四節 道德實踐大門之敞開:理想境界到基本操守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69 第五節 儒學本質與理一分殊新釋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72 第六節 儒學日用常行化下的踐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75 第二部分 廣義的道德實踐之發揮 第四章 內聖外王新詮:「曲通」到「廣義的道德實踐」………80 第一節 內聖外王的概念詮釋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80 第二節 內聖外王與牟宗三的開出說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81 第三節 理一而分殊:廣義道德實踐之外王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92 第五章 「尊德性」到「先後天工夫並重」: 以格致工夫為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98 第一節 牟宗三對朱子的定位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98 第二節 道德實踐與知識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00 第三節 劉述先對朱子的評價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05 第六章 普遍人性析論:實踐上的印證到共識上的印證………113 第一節 「仁」之為普遍人性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13 第二節 普遍人性之界定:以康德與謝勒為例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14 第三節 「實踐上的印證」:牟宗三對普遍人性之肯定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19 第四節 「共識上的印證」:理一分殊新釋與全球倫理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23 第五節 結語:「實踐上的印證」與「共識上的印證」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33 第三部分 理一分殊方法之延伸應用 第七章 「去兩短、合兩長」與理一分殊新釋…………………137 第一節 「去兩短、合兩長」和道德與知識之辯證關係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37 第二節 道德判斷與知識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38 第三節 由道德判斷與知識之關係論「逆覺體證」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43 第四節 由道德判斷與知識之關係論「格致工夫」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53 第五節 「去兩短、合兩長」與理一分殊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56 第六節 結語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60 第八章 內聖與外王之兩行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63 第一節 引言:內聖與外王關係之定位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63 第二節 內聖開外王的三種解釋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64 第三節 其他理論探索之反思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68 第四節 「公私領域基本道德素養如何可能」與「良序社會」‥‥‥‥‥‥‥174 第五節 內聖與外王之兩行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78 結 論 現代新儒學之哲學取向: 調和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第三種進路…………………182 第一節 逆覺體證到理一分殊之回顧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82 第二節 有限性與無限性之往來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84 第三節 有限性與無限性平衡之道:理一分殊的方法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89 第四節 「理一分殊」再探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‥192 參考書目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99Date
2009-09-17Type
學位論文Identifier
oai:nccuir.lib.nccu.edu.tw:140.119/33492G0921545011
http://nccuir.lib.nccu.edu.tw/handle/140.119/334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