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nline Access
http://thesis.lib.nccu.edu.tw/cgi-bin/cdrfb3/gsweb.cgi?o=dstdcdr&i=sid=%22B2002005529%22.Abstract
企業性政府(entrepreneurial govemment)為晚近公共行政學者所關注之課題,其研究重點在於如何將企業精神引進政府,推動行政革新,從而提昇公部門生產力,落實公共政策執行。而其間關鍵,在於政府需要如同「專業經理人」的主管人員,以其企業神與管理才能來領導官僚體系。因此政府經理人(govemment managers)之遴選與培育值得深入探討。 評鑑中心(Assessment Centers)是「一連串標準化人才評鑑的過程與方法」;早期以遴選人才為主(如英國政府之行政見習官、美國外交官考選),晚近則盛行於人才之培訓與發展(如美國高級文官培訓)。其在歐美政府與企業之應用十分普遍,成效相當良好。 評鑑中心的觀念並非新創,其源自三十年代,德國心理學者用以遴選陸軍軍官,而後英國加以研究並於二次大戰中用於甄選軍官人才,美國方面則始於哈佛大學的研究,並於二次大戰期間應用於情報人員的遴選。而戰後英國之「鄉墅測驗」則係首次運用於文官體系,1956年美國AT&T則為企業運用評鑑中心之濫觴.大體而言,評鑑中心經過半世紀的演變,運用的目的已由甄選擴展至培訓,適用的對象則由管理人才擴及各類專業人才如財務、銷售、教育等,而使用評鑑中心的組織亦包括政府、公營事業、私人企業、教育機構,甚至宗教團體等。而大量的實証研究則肯定評鑑中心的信度與效度。 環視國內,中鋼公司率先於民國74年自美國引進是項制度,並建立「三級主管評測制度」,應用於基層主管的遴選。然而相關之信度、效度則仍有待實證研究。尤其評鑑中心之內涵﹝如管理才能項目、演練類型及教材內容等﹞與過程﹝評審人選、評鑑程序及評分方法等﹞均值得探討,而「本土化」實為引介各項行政管理制度所需考量的首要問題,因此本研究以評鑑中心之建構效度為探討重點。 本文首就評鑑中心之意義、現況與研究課題,作國內外有關文獻回顧。而後檢討學者研究建構效度所使用之工具與方法。鑒於政府機關尚未建立評鑑中心制度,本研究乃以國內企業為對象,應用其主管培訓課程之評分資料研究建構效度:分析方法則包括因素分析與「多重特質-多重方法」。另為分析建構效度之影響因素,並針對受訓學員及評審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。本文之主要發現包括評量向度不宜過多、向度建構(dimension construct)應改為演練建構(exercise construct)、評審之評審能力應事先評估等,並等建構效度提出改進建議。 本文在理論發展(theoretical development)方面的意涵包括下列各項並值得作後續研究: 1、評鑑中心以其強調工作關聯性之特性,可成為一新的研究途徑,作為管理理論與實務之間的橋樑,亦即如兩界理論(two community theory)所述作為知識界與實務界的媒介。 2、建構效度研究:各項管理制度,凡涉及評量與評鑑者,包括考選、考績等,均可進行建構效度之分析,以改進評鑑標準與程序。 3、管理才能研究:行政機關主管人員究應具備何種管理才能、各項能力是否有優先之分等,均值得以評鑑中心習用之工作分析深入研究。 4、社會效度(social validity)與組織正義(organizational justice):行政制度不外程序,而制度之合理性基礎在於標準化及正當性,故除了學者常用之定量研究外,加強對程序及受測者之定性研究,亦有其重要性。 5、在行政機關人事行政實務方面,加強「人事人員」角色與功能、文官培訓方法之探討,亦將有助改善實務,並提供實證研究、充實理論之機會。Type
textIdentifier
oai:B2002005529http://thesis.lib.nccu.edu.tw/cgi-bin/cdrfb3/gsweb.cgi?o=dstdcdr&i=sid=%22B2002005529%22.